fb_portrait
良品專欄

‧ 衣服

‧ 食品

‧ 生活雜貨

‧ 良品研究

商品投稿總覽

前往投稿
家務分工
母親節即將來臨,在這一天,大家會贈送像是康乃馨等各式各樣的禮物給媽媽,不過當媽媽們聊到「收到什麼禮物會覺得開心」時,答案其實往往都不是什麼名貴的禮物,也有不少媽媽認為「只要丈夫與孩子在母親節那天,願意幫忙做晚餐及洗碗收拾就很滿足了。」換言之,由此可知媽媽們每天被家務事追趕得多麼疲累。本週的專欄就要來與各位一起探討家務的分工。

女性比較擅長做家事嗎?

article_img 全球暢銷書籍《挺身而進》的作者雪柔‧桑德伯格是一位職業婦女,在外是Facebook營運長(COO),回到家中則扮演妻子與母親的角色。她在生產後不久,腳便受傷骨折,有一段時間完全無法照顧剛出生的孩子。那段時間小孩換尿布、餵奶等工作全由她的丈夫來處理,身為母親的她則是在痊癒後,向丈夫從頭學習如何照顧孩子。這件事讓她得出了一項結論:「女性比較擅長育兒與家事只是刻板印象。女性也是在成為母親之後才開始學習如何照顧小孩,這一點男女之間並沒有差別。」

男性的協助

不僅限於雪柔的家庭,隨著職業婦女的增加,現在已是夫妻共同分擔家務的時代。相信也有不少男性能夠抬頭挺胸說出:「我有幫忙做家事。」但即使男性本身認為自己「已經有分擔家務了」,在女性眼中卻往往仍是「還遠遠不足」。只能說家務分工這件事,遠比想像要來得複雜。
在日本,有個研究單位針對國內20歲以上、未滿60歲的1000組夫妻共2000人進行了調查。調查中,針對「你平時分擔了多少比例的家務?」這個問題,丈夫們所回答的分擔率平均為34%,但問到妻子「丈夫分擔了家中多少比例的家務?」這個問題時,得到的平均值卻只有21%,顯見一般家庭多存在夫妻對於分擔家務比例認知有落差的情況。

家務落差

「家務落差」是指家務與育兒集中於夫妻其中一人(一般多為妻子),雙方分工不均的狀態,同時也用來指稱對於家務的想法與做法的歧見。
夫妻對於家務分工的認知出現落差的原因,或許是因為受到過去傳統「男主外、女主內」的觀念影響。雖然有些男性會「幫忙」做家務,卻很少有男性把家務當成「自己份內的事」。女性也會因為覺得是「請對方幫忙」,而忍著「不好意思要求太多」。根據某間清潔劑公司的調查,每3位妻子中就有1位會在丈夫做完家務後重新整理一次,想必是因為無法直接說出「希望你能這麼做」,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吧。

不被稱為家務的瑣碎小事

article_img 另外,在分攤家務時也不能忽略那些我們平常不會稱為家務的瑣碎小事。像是幫垃圾桶裝上垃圾袋、補充廁所衛生紙、幫製冰機加水…等,這些做了也不容易被注意到的小事。很多自豪會幫忙倒垃圾的丈夫,其實也只不過是等著妻子把垃圾整理好,再拿出去丟而已。明明是任何人都能順手做到的內容,卻被視為女性理所當然應該要承擔的事。儘管個別來看都不是什麼辛苦的工作,但累積起來還是容易令人心生不滿。

輕鬆搞定家務的秘訣

article_img 若換個角度想想如何讓家務變得更輕鬆,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。曾經有位家事專家在節目上介紹了以下幾種「讓家務變得更輕鬆的技巧」:
○「將相關聯的家務統整為一項工作再進行分工」:例如「倒垃圾」這項工作涵蓋整理垃圾、丟棄垃圾,以及裝上新的垃圾袋。
○「把可能會一同使用的物品收納在同一處」:像是將筷子、刀叉等餐具都存放在同一處收納管理。
○「盡可能減少家務項目」:如果覺得折衣服很花時間,就直接以衣架吊掛收納的方式收進衣櫃;如果覺得把襪子成雙成對整理很麻煩,就統一都穿同款、同色的襪子。
然而,最能有效減少家務的方法是「培養家人自己的事自己做的習慣」。若要達成這個目標,除了要讓家務「具體化」以外,也必須制定出一套讓孩子們也能輕易完成整理的方法。

提倡「斷捨離」概念的山下英子女士,將家務定義為「人類為了生存最重要的基本行為」,同時也是「自身生命的維護工程」。的確,如果能夠把做家事當成是「為自己」而不是「為別人」,那麼在面對家務分工時,就不會有「被要求做」或「請人幫忙做」的感受,對於背負著家務工作的煩躁感也會因此減少吧。

各位平常都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家務、又是如何與家人分工的呢?歡迎與我們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