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_portrait
良品專欄

‧ 衣服

‧ 食品

‧ 生活雜貨

‧ 良品研究

商品投稿總覽

前往投稿
m_slider_l
m_slider_r
解開睡眠的面紗

「睡眠」可比喻為「飲食」。人類藉由吃與睡來維持生命,兩者無法在生理上輕易地切割。用餐禮節、食材以及料理方法,會因地區及時代而異,睡眠也同樣與種種要素相關聯。這次我們向以文化角度研究睡眠的豐田教授及高田教授,來探討這方面的議題。

在地域與時代下各有所異的睡眠

擴大至社會與文化領域來研究睡眠的NPO睡眠文化研究會,將「睡眠時所穿的專用服」統稱及定義為「睡衣」。睡眠時的服裝可分為4種類型,包括穿著白天同類型衣服入眠的「晝衣型」;脫去外衣,只穿著內衣睡眠的「內衣型」;脫掉所有衣服裸睡的「裸睡型」;脫去白天衣服,換上睡衣睡眠的「睡衣型」。由此分類來看,越熱的地區,想像中應該是越接近「裸睡型」的方式,但出乎意外的是,居住在極寒地區的因紐特人,反而是裸睡,不過當然他們會於床上覆蓋毛皮。據說裸睡是因為白天的衣服吸收了水份,如果穿著衣服睡覺,反而會覺得冷。

睡眠的空間和睡床,也因地區而各有所異。在紐幾內亞的低地和海岸地區,從事火耕農業的人們,是直接睡在高床式居所內用樹皮製成的床上,中南美為了防止濕氣,會在吊床上睡覺。此外,除了有使用床具來入睡的地方,也有睡在稻草般枯草上的地方,或是吊掛蚊帳入睡的地方,也有像日本這樣,在榻榻米上鋪棉被來睡等各種類型。

即使是同樣的地區,由歷史的角度來看,也有不同之處。一般而言,日本有所謂的「榻榻米文化」,但在榻榻米上鋪棉被睡覺的方式,卻是從江戶時代結束後,到明治時代之間才開始的。相對來說,榻榻米上鋪棉被是比較近期的方式。而睡眠時的服裝,現代的日本可以歸類為「睡衣型」,但是回顧過去的時代,事實上是屬於穿著白天衣服入睡的文化圈。平安繪卷等資料中,也出現了以和服衣袖代替枕頭入睡的情景。

照片提供:小長谷有紀(蒙古)、澤田昌人(剛果)、新本萬里子(巴布亞紐幾內亞)

依社會不同而有不同的「夢境」解釋

至於如何看待夢境這件事,也是依社會不同而有各種類型。在許多民族之間共通的看法是,在睡眠期間,靈魂會離開身體,由靈魂體驗夢境。印尼的某些地區人民認為,如果在睡眠期間,被人惡作劇在臉上塗鴉,靈魂就會不認識自己的臉,導致魂魄無法返回身體而死亡。而在巴布亞紐幾內亞,部份地區的人民認為,夢與現實之間有連續性,將夢中的情景視為在現實中發生的事件。因此,在夢中做了壞事的話,也要在現實的世界裡向人謝罪。

還有些地方的人民認為,夢境是即將發生之事的前兆,所以會將好的夢賣給別人。在日本為人所熟知的,就是北條政子的故事。當政子聽到妹妹提起:「夢見自己爬上高山之後,在和服袖子裡放入月亮與太陽,再把結有橘子果實的樹枝放在頭上。」這樣的夢境後,她便用鏡子買下妹妹的夢,托夢境的福氣成為賴朝的妻子,後來也以「尼將軍」的稱號掌握權勢。從這段故事中似乎可以了解到,當時的日本人是如何看待夢境的。

睡眠與夢境的看法依地區而異,環境和文化也有極大的影響力。近年來,先進各國開始理解到,對於健康的生活而言,睡眠是不可或缺的要素,然而,像日本這樣將不眠不休地工作、讀書,視為美德而深受影響的國家也不在少數。豐田教授與高田教授持續觀察因地區不同所產生的各種睡眠狀態,根據這樣的體驗指出,「睡眠會隨著文化而改變」。即使是我們現在所認為「理所當然」的睡眠狀態,說不定也只是受到過去經驗影響下的想法罷了。(待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