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_portrait
良品專欄

‧ 衣服

‧ 食品

‧ 生活雜貨

‧ 良品研究

商品投稿總覽

前往投稿
時光流逝
時光飛逝,農曆新年即將到來。每年此時總忍不住心想「啊,又過了一年」,偶爾還會覺得「怎麼一年比一年過得更快?」。真的是這樣嗎?時光流逝真的加快了?本週的良品專欄,就要來進一步探討時光的流逝。

Janet法則

article_img 時間無論在世界各處,都是以一樣的速度流逝著,無論是巴黎的時鐘、紐約的時鐘、或是東京的時鐘,彼此之間除了時差之外,每一秒鐘的長度都相同。時間不會因為根據場所或人物的不同,而產生出差異(*註)。但我們仍會感覺到時間長度上存在著差異。像是等待遲遲不換燈的紅綠燈而感到焦慮的這數分鐘之間,若是沉浸在玩耍上卻又感到稍縱即逝。回想起孩提時代,總覺得當時的時間更加緩慢,尤其暑假過完後的新學期,好像永遠都不會結束的樣子。
而這樣的問題早在19世紀就有人思考過了,他正是法國哲學家保羅·珍妮特(Paul Janet)。同樣是一年的長度,為何孩子會感覺到漫長但大人卻覺得短暫,他從心理學上的角度作了說明。舉例而言,對於5歲的孩子來說,1年相當於人生的5分之1,但對於50歲的大人而言,1年不過是人生的50分之1。因此,5歲的孩子與50歲的大人相比,自然會覺得1年很漫長。活得越久,時間在人生中的比率越小,所以才會感到短暫的說法,正是所謂的「Janet法則」。

蟬的一生

日語中有個「空蟬」的描述,這是萬葉時代開始就使用的語言,作為表達「這一世」、「這一世的人」的用法。其實原本日文是以「現世之臣」這句話來形容這一世的人類,後來受到音變影響而逐漸轉變成相對於漢字為「空蟬」這個詞彙,用以表示來到這一世的人類猶如蟬蛻一般,只是暫時且充滿變化之意。
在描述人生變化無常的時候,最常被拿來比喻的便是蟬的一生。據說在地下生活多年的蟬,成蟲後露出地面,其後只有短短7天左右的時間便會死亡。這個7天的數字只是源自蟬不易飼養、會立即死亡的一種常見說法,真正在大自然中的蟬,一般而言可以存活一個月左右。儘管如此,蟬的一生仍舊很短暫,他們自己也會有這樣的感覺嗎?

大象時間 老鼠時間

那麼有如大象般的大型動物和老鼠般的小型動物,他們是否以相同的時間狀態下生存呢?這個問題的答案在生物學家本川達雄先生的暢銷著作《大象時間 老鼠時間》中。根據書中所描述,自古以來很多人對於「身體的大小與時間之間是否有關聯」進行了調查,透過對於老鼠、貓、狗、馬、大象的測量,計算心跳時間的間隔,由此去推斷出各種動物體重與時間的關聯性。結果發現,動物的時間為體重的四分之一次方。與大象相比,老鼠的行動非常匆忙、壽命也短暫,很快就會死亡。但是老鼠所感受到的一天,卻比大象感受到的一天要來得長很多,從一生的時間來考慮,無論大象或是老鼠,他們都以相同的時間在生存,以這樣的理論上來思考的話,身體嬌小的孩子感受到的時間也比大人更長,也可能是孩提時代感覺到時間很長的原因。

讓時間止步

article_img 美國作家雷·布萊伯利的小說《蒲公英酒》中,出現過這樣的場景:故事的主人公道格拉斯,由於好朋友約翰即將因父親工作調動而搬家,為了珍惜剩餘的短暫相處時間,兩個人一同相約來到郊外遊玩。最初兩個人到處奔跑玩耍,突然間,道格拉斯叫住了約翰,因為他想起了「到處奔跑的話,時間也會如奔跑般流逝」這樣的說法。因此,兩人鑽進了稻草堆中,停止行動和對話,安靜坐著共度了剩餘的時間。「要讓所有一切都緩慢進行的方法之一,就是靜靜看著一切但沒有任何行動」,兩個人為了讓最後這天的時間停下腳步,他們放棄了玩耍,選擇了靜靜地坐著度過。
無論工作、玩耍,一旦專注於某件事物上,就會感覺到時光飛逝。當自己突然察覺時,通常會驚呼「已經是這個時間了?」長大成人後,需要做的事情比小時候多很多,正因為能夠什麼都不做的放空時間逐漸減少,才會讓大人們感到一年的時間短暫也說不定吧。

在農曆新年即將到來之際,回首這一年覺得短暫嗎?還是覺得這一年漫長呢?歡迎與我們分享。

*註: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,當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移動時、或在重力較大的場所下,時間的流逝會相對較慢。
※參考書籍
《大象時間 老鼠時間》 本川達雄(中公新書)
《蒲公英酒》 雷·布萊伯利 著/北山克彦 譯(晶文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