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_portrait
良品專欄

‧ 衣服

‧ 食品

‧ 生活雜貨

‧ 良品研究

商品投稿總覽

前往投稿
打招呼的意義
經常可以看到抱著小嬰兒的爸媽,遇到認識的朋友時,會著扶起孩子的手,教他說「你好」、「再見」。對於還不會說話的孩子,大人們就開始像這樣教導著如何打招呼,可見招呼這件事是相當受到重視的。那麼為何打招呼是一件如此重要的事呢?

「早安」是「從一大早就…」

在日語中,早上說的「早安」,白天說的「你好」,晚上說的「晚安」,還有離別時說的「再見」,都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招呼用語。
根據《日本文化基礎事典》的說法,「早安」指的是「從一大早就辛苦您了」的省略用語,對一大早就開始工作的人,表示慰勞的心意。相同的,「你好」就是「今天你的心情如何呢」的省略用語,用於在白天或中午遇到的對象,關心對方的身體或心情等關懷的言詞。「晚安」則是「今晚真是美好的夜晚呢」的省略語。至於「再見」,是從「若這樣的話」的省略語,意思指的是「若這樣話我就在此告辭了」。無論哪個招呼用語,當後半段被省略後,其實是無法從單字本身去理解其含意的。

傳達「非敵人」的意思

article_img 打招呼其實是「為了讓彼此都能安心的咒語」,所以「即使語言不通也沒有關係」—這是已故的落語家(日本單口相聲)桂枝雀,針對「惋惜」這個主題所發表的段子「枕頭」中,所提到過的句子。
若說道為什麼一定要打招呼,原因應該是「因為人類是唯一會隱藏情感的動物」。「貓、狗生氣時,從表情上一定會出現徵兆,只需看著牠們的臉就可以分辨」。但人類「臉上笑嘻嘻的但其實內心憤恨不平,在擦身而過時突然來個一拳也都有可能」。因此,為了表示「我不是你的敵人」,大家會互相打招呼。也就是說,打招呼是為了降低對方的警戒心,增加安心感。

認同對方的存在

打招呼也有認同對方存在的含意。正因為認同對方的「存在」,所以藉由打招呼來傳達自己「並非敵人」的訊息。若自己向對方打招呼卻沒有得到回應,通常都會感到不快,但比起「自己被敵視」,大多數人應該是感到自己的存在不被認同而生氣。
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就曾將人類的需求分為五個階段,並進一步指出,基礎的需求在沒有被滿足的狀況下,高階需求也不會得到滿足。這五個階段,從飲食睡眠等「生理需求」開始,「安全需求」→「社交需求」→「尊重需求(存在被認同)」,最後階段則是「自我實現」。若要到最後自我實現的境界,必須要先滿足前面四個階段的需求。也就是說,想達到「自我實現=成長上進」這樣的目標,要滿足到「尊重需求(存在被認同)」這個階段的需求。
而「打招呼」就是一種積極傳達認同對方存在的行為。在學校或職場,都鼓勵大家多打招呼,正是因為若要培養積極上進的態度,必須藉由「打招呼」來滿足所前一階段「尊重需求(存在被認同)」的需求。

打招呼的訣竅

article_img 有位牙醫每天都接觸非常多的患者,他發現自己會積極與人打招呼的孩子越來越少了,因此他想了一些可以改善此問題的作法:
◎為了讓對方自然回話,先說「早安」、「午安」等讓對方能依樣畫葫蘆的問候語。
◎清楚讓對方知道是在跟自己打招呼,將對方名字加入問候語之中,像是「OOO,你好」。
另外也有比較適合大人的作法,像是先報上自己的名字,方便對方回應,例如「我是OOO,你好」。

透過招呼產生連結

有間公司在每天早上上班的時間帶,於各樓層的電梯口安排「招呼人員」,向大家進行問候。「招呼人員」由全體員工輪流擔任。擔任「招呼人員」時,面對平常沒有交流的員工或不同單位的上司,也要開口向對方問候。當對方一旦被主動招呼,也多少會給予回應。
另外,積極地打招呼可以提升區域的犯罪防範效果,也能幫助集合住宅加強緊急事故應變措施。東日本大地震時得到的教訓就是「若平常大家都不習慣彼此招呼、熟識,事故發生時,也難以互相幫助」,因此也有不少人開始會在走廊或是電梯口,積極地向鄰居招呼問候。
由於現代社會中許多事故頻傳,使得「不可以跟不認識的人隨便講話」的教育方式也擴展開來。正因為我們身處於這樣的冷漠環境,不是更應該藉由打招呼,來重新連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嗎?

愛努人(北海道原住民)對於遠道而來的客人,會用愛努語說「你好(irannkarapte)」,其字句原意是「請讓我輕輕地觸碰你的心」。這句話已充分表達出了打招呼的本質。
而各位平日都是如何打招呼的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