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_portrait
良品專欄

‧ 衣服

‧ 食品

‧ 生活雜貨

‧ 良品研究

商品投稿總覽

前往投稿
人與自然《 直線剪裁的服飾 》

布的文化與服飾

article_img古代的人們,為了找出適合風土氣候的服飾材料,嘗試以各式各樣的動植物原料,製作成織品。埃及的麻、印度的棉、中國的絲絹、美索不達米亞〈伊朗、伊拉克〉的羊毛,這些當地盛產的原料,早在西元前4千年至3千年時,就被當地人用來做衣服了。
所有程序當然都以手工製造。從植物或動物的毛取出纖維,然後紡紗、成線、洗滌、染色、紡織。紡織時,先將經線放於紡織機上,再以緯線由右到左、由左到右一條一條穿過,接著使用道具(紡紗機、紡車等),耗費時間與力氣去織製而成。因此當時的布料價格相當昂貴,而人們也就更加珍惜並竭其所能地去運用。
以這樣織製而成的布料所做出來的服飾造型相當簡單,就如像現在仍可看見的民族服裝「紗麗」一樣,先用布包裹身體後,再將餘布固定於肩膀上;或是像古代即有的披風或長袍等這類服飾。
但為什麼不像現代服飾一樣,依照身體曲線進行服飾製作呢?難道從未有人擁有這樣的靈感嗎?讓我們來發揮一下想像力,想像古代人們的想法吧!
首先想到的是,會不會因為古代人從未想過將辛苦製成的布裁斷呢?對於自己親手製成的布料會產生濃厚的情感,自然也就不願輕易將布料裁斷的這種感覺,或許曾有過手工編織經驗的人可以體會吧!。
另一方面,古希臘的羅馬雕像身上總是纏有身體兩到三倍長的布料,這些布料重疊時所產生的美麗皺褶、或充滿分量感的布面所散發的莊嚴感等,這些價值也可能是古代人的考量之一。若以較為極端的想法去推測,古代服飾的重點可能不在於身體、而是在於貴重的布料,再依據各地的氣候及風土民情,延伸發展出各種穿法吧!
順帶一提,現在的服飾基本剪裁,據說是到了13世紀才誕生的。

民族服飾與直線剪裁

article_img 亞洲或南美地區的民族服飾大多都為直線剪裁,衣服的身體部分為長方形、袖子是略傾斜的長方形剪裁、而裙子則是將長方形抓皺或打摺、以不浪費布料的形狀呈現。在氣候炎熱的地區,比起貼合於身體,反而是身體與衣服間能讓空氣流通的服飾,穿著起來更為涼爽舒適。在這些細節上,能看見古代人想將布料的運用發揮到最大限度的用心。尤以袖口或身體處常看到以長方形布料拼接的手法,不禁聯想是否也是利用裁切時所剩餘的布、或是舊衣的一部分去縫製成的呢?無論如何,這些都是營造出服飾"獨特風味"的功臣。
以長方形布料所做成的直線剪裁民族服飾,是比起造型變化更尊重穿著於人身上的「布料」的一種服裝。傳統服飾融合美與智慧的布料與剪裁,讓我們重新思考設計服飾時布料的重要性,以及布料之於人類的關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