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_portrait
良品專欄

‧ 衣服

‧ 食品

‧ 生活雜貨

‧ 良品研究

商品投稿總覽

前往投稿
七草粥
農曆新年假期結束,大家都已收心回到工作崗位上。但以農曆來說,元宵節之前都還算是新年期間。而在日本,正月初七是江戶幕府制定的五大節日之一,如果說這天是「人日節」可能大家都會一頭霧水,但如果說是「七草節」,相信有不少人是聽過的。「七草節」這一天,日本在習俗上會吃「七草粥」來祈求健康平安。

節日與植物

日本的五大傳統節日分別為1月7日「人日節」、3月3日「上巳節/女兒節」、5月5日「端午節/兒童節」、7月7日「七夕」,以及9月9日的「重陽節/菊花節」。在季節轉變之際藉由各種習俗驅除邪氣,祈求健康平安、五穀豐收、子孫興旺,由於會供奉供品給神明,所以也有「節供」之稱。
正如同桃子之於女兒節、竹子之於七夕,每個節日都有各自的代表植物,用意在於從當季的植物獲取生命力以驅除邪氣。人日節的七草粥也是同樣的道理,藉由食用純淨的七種植物來吸收春天的生命力。

感受自然的氣息

article_img 在過去尚未制定五大節日前,日本即有「摘若菜」的習俗,在初春上山採摘若菜食用,獲取新芽的生命力。

初春赴原野,為君摘若菜。皚皚大雪飄,紛紛落衣袖。

這首詩歌為光孝天皇所作,收錄於百人一首,內容便是歌詠「摘若菜」這個習俗。「摘若菜」是現今品嘗七草粥習俗的前身,「若菜」並不是指特定的植物,而是指在春天生長的食用藥草的統稱。

舊曆與新曆

對於習慣過新曆的現代日本人來說,可能會覺得在天候寒冷的新年時期,怎麼可能採得到若菜?但舊曆新年通常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期間,正月初七時已開始有了早春的氣息,能摘取到若菜並不奇怪。實際上,在清少納言的《枕草子》中也有記載:「有人在正月初六就拿了初七要使用的若菜過來,一陣喧嘩,弄散了……」可見在平安時代的京都,舊曆的1月7日是能夠在原野採到七草的。

但在新曆的1月7日,要摘取到野生的七草根本是不可能的事。這個時節在超市或百貨食品賣場販售的七草組合包,幾乎都是靠溫室栽培而來的。曆法的轉換使得節日失去了原本與季節的連結,或許也是現代日本人容易淡忘傳統習俗的原因之一吧。

關於七草

article_img 七草粥所使用的植物,依時代與地區而有些差異,現代一般常見的七草為「水芹、薺菜、鼠麴草、繁縷、寶蓋草、大頭菜、菜頭」等七種。水芹也常用於火鍋,是一種香氣芬芳的山菜。薺菜在日本又叫「乒乒草」,是江戶時代家喻戶曉的食材。鼠麴草又名母子草,是草餅的始祖。繁縷擁有豐富的維生素A,寶蓋草含有大量的食物纖維。而大頭菜是指蕪菁,菜頭則是白蘿蔔。這樣看下來,除了水芹、蕪菁跟白蘿蔔,其他都是一些會被現代人統稱為「雜草」的野草。

本身也是植物學家的昭和天皇曾經說過:「這世上沒有名為『雜草』的草。」過去的人用心觀察、理解大自然,將那些在我們眼中不知名的花草植物融入生活當中。
說到七草,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有人提出「夏之七草」的概念,將七種在糧食短缺時能食用的植物稱為「夏之七草」,分別為「藜草、牛膝草、莧、馬齒莧、白三葉草、一年蓬、鴨跖草」(日本學術振興會學術部_野生植物活用研究小委員會/1945年6月20日),並且在戰後1946年9月10日出版了記載這夏之七草的宣導手冊。

有益身體健康的七草粥

而在大年初七品嘗七草粥的習俗,也與新年節慶本身有緊密的連結。初七是松之內(年神降臨的期間,關東為1月1日至1月7日)的最後一天,食用七草不但可以讓新年期間吃得太豐盛的腸胃獲得休養,也能補充冬天較容易缺乏的蔬菜纖維,或許這就是先民選擇在這一天吃七草粥祈求新年平安健康的理由吧。
不過現代人往往不光是過年,就連日常生活都是餐餐「大魚大肉」,與其一年一次,或許更應該在每月7日都吃一次七草粥。

各位也會在節慶時品嘗應景的料理嗎?對於這些料理又有什麼樣的看法呢?歡迎與我們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