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_portrait
良品專欄

‧ 衣服

‧ 食品

‧ 生活雜貨

‧ 良品研究

商品投稿總覽

前往投稿
日常便服的條紋 來自日本

服裝的領域上, 不久前良品專欄曾與大家分享了「馬杜拉斯」布料,這次我們將針對來自日本的條紋與格紋進行探討。

織物僅憑藉著經線與緯線,就能創造出基本的條紋與格紋圖樣,而這些紋樣或許也能說是日本人生活的起源。三世紀時,日本將麻質的條紋織物作為貢品獻給魏國,可見自古以來條紋織物即被視為珍品。進入五世紀之後,日本與中國和朝鮮的貿易盛行,日本的正倉院御用物品中,就有條紋的精緻錦織品被保存了下來,可從中窺見當時人們的審美觀。

article_img 在庶民文化相當發達的江戶時代,隨著棉花的普及,製作便服的條紋或格紋布,就深深受到老百姓的歡迎與喜愛。近代初期,被視為由中國或東南亞傳入之「舶來品」般珍貴的「間道(格紋的一種)」、「唐棧(條紋的一種)」等織物,最終成為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棉質生活便服。
大家多少都有與懷舊的素雅條紋或格紋邂逅並被吸引的經驗,其實像「間道」、「唐棧」等這些看似日本傳統的紋樣,實際上最早是由異國島嶼傳入日本的。
例如,來自印度的孟加拉的孟加拉紋、印度東岸聖多美的傳入的聖多美紋、斯里蘭卡傳入的斯拉斯紋等,日文的「縞」(條紋)一字源自於「島」(島嶼),這讓我們看到了日本文物起源有趣的一面。日本在吸收了異文化後,與國內文化結合並加以命名,讓人不禁對於創造出這些文物的祖先們,更加深了一層敬意。

article_img
「明治時代文物之柳井紋樣本集(捐贈)」
引用自柳井紋會官網
各位或許在日本古物店或博物館中,或許曾見過稱之為「紋樣集」的織品樣本集,當中貼滿了外出服等工作服飾中所使用之懷舊日本紋樣樣品。。實際上這些條紋紋樣,大多是向異國文化學習下的產物。而目前日本的NOP、NGO等組織,也有不少志工正在亞洲各國的當地進行棉花栽培的支援,那麼過去曾受到喜愛的條紋與格紋織物,或許也可能將再次受到歡迎。
混合、折衷、融合。雖然語言各異,但更令人樂見的是,這些衣、食、住等領域在異文化交會之下的姿態。

[參考文獻]
別冊「日本の文様」3 縞・格子 光琳社出版